中外青年齐聚副中心——这场绿色对话,让中国故事 “声” 动全球

【环球网报道记者陈全姚倩】10月17日,作为“2025全球发展论坛”的重要平行论坛之一,“绿色之行 不止所见——2025北京城市副中心国际传播·中外青年对话”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举行。该活动由北京市委网信办指导,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委网信办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环球网提供媒体支持。这场多方携手打造的国际化对话,以规格升级、形式创新、青年主导、价值落地为亮点,让中外青年成为中国绿色发展故事的“主声量”,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实践注入了青春力量与国际表达新活力。

规格全面升级:高端论坛赋能,链接全球绿色发展议题

本次活动首次作为平行论坛纳入“2025全球发展论坛”,从独立活动跃升为国际级议题平行论坛,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色探索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紧密对接。同时,这也是该活动首次落地中国人民大学,在高校这一思想高地上汇聚青年力量、推动观点碰撞,为绿色传播注入了更多智慧与创意。

活动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从高校使命出发,强调本次活动既是“副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传播”学术实践,也是“跨文化传播”的生动课堂,更是“青年成长”的宝贵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作为新中国首所高等新闻教育机构,将持续推动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为副中心国际传播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环球网总经理单成彪表示,新时代媒体肩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中国的使命。2022年起,环球网作为支持单位参与“绿色之行 不止所见”活动,四年间该活动从本土走向国际、单向传播升级为双向对话,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张国际传播名片,且近两年助力活动走进米兰,实现“请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他表示,青年是国际传播“活力群体”,需借其力量让中国故事海外共鸣;对话是凝聚共识的“重要路径”,要转向双向互动;创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需用新理念新形式。

形式创新突破:以青年为主场,用“开放麦”传递中国故事

此次活动中,“青年·开放麦”作为核心环节首次亮相。7位中外青年代表依次登台,以“让中国故事‘声’入全球”为主题,结合自身经历、文化背景与传播实践,分享他们眼中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外文局外籍专家、埃及籍网络大V刘正曦强调,讲好中国故事,更需要关注它们背后的故事。近年来,中国各方面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这是政府和人民携手同心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对于海外受众来说,看到中国科技创新、生态向好的发展中,点滴努力汇聚成翻天覆地大变化的过程,了解其中攻坚克难的经历,更能引起共鸣,同时也为全球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信心。

中国外文局外籍专家、埃及籍网络大V刘正曦

《非正式会谈》节目阿根廷代表、网络大V功必扬从在京生活的外国博主视角出发,介绍了对北京和通州形象国际传播的思考。他以自己拍摄短视频的实践经验为例,指出在传播中国现代化成就、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成果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跨文化传播中“可理解、有温度”的“缝隙”,从海外受众感兴趣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以网红地点打卡、探索美食佳酿等方式建立情感共鸣,讲述“北京既是历史,也是未来”的发展故事,打通互联网两端的期待与现实。

《非正式会谈》节目阿根廷代表、网络大V功必扬

中国日报科技主编、知名科技博主苑庆攀分享了从央媒记者到网络大V的转型之路,并提出了能够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果的几点建议。在他看来,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不能只论流量,还要关注文化认知普及、情感连接建立、国际话语权提升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既要内容“有中国味”,也要让“世界听得懂”,用国际观众熟悉的叙事方式,进行表达;唯有如此,才能让优质内容不仅“被看见”,更能“被喜欢”,最终突破圈层实现全网广泛传播。

中国日报科技主编、知名科技博主苑庆攀

白俄罗斯籍网络大V苏小小将近年来的经历总结为“为世界搭建一座看懂中国的‘桥’”。从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到中国北京的繁荣发展舞台,她始终坚信,“人心的声音”才是让全球受众产生共鸣的通用语言。用镜头记录下一次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探索文化差异的表象背后,有着如何同样热烈跳动的人心,找到关于生活的共通答案,是讲述动人故事的最佳途径。

白俄罗斯籍网络大V苏小小

网络大V、导演大鼓楼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传播专业在读博士生阿雅则分别以《在北京的烟火里,打捞真实的回响》和《Z世代视角下的中外文化》为主题,展现了年轻一代关注日常生活的传播着力点。大鼓楼认为,城市的真实感,不在景观地标,而在生活现场。正因如此,在他的镜头里,最令人着迷的北京是平凡人的闪光、技艺传承的温度,以及胡同中历史和生活的脉络。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尊重,是无需翻译的全球语言,它能让“中国故事”从宏大的名词,转换为动人的形容词。

网络大V、导演大鼓楼

来自约旦的阿雅,首先介绍了自丝绸之路起,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源远流长的友谊。而今,日常生活中环保出行践行低碳理念、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广受欢迎、城市更加注重绿化与垃圾分类等现象,又成为了各国Z世代中共通的绿色新潮流。她认为,这样的“绿色之行”,既是国际传播中不可或缺的重点,也是一把能够跨越地域与文化的“钥匙”,打开国际传播的全新窗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传播专业在读博士生阿雅

知名品牌专家、瞻胜传播创始合伙人庞瑞指出,Z世代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关注的话题背后有着更多的文化价值,例如代表了先进产业实力的高科技产品、能够作为“精神食粮”的文化消费品,以及追求向往的生活方式等,来自中国的无人机、网剧、潮玩等各类产品在海外的成果,也已给出了有力的证明。要做好当下的国际传播,就要抓住这些关键的传播载体,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和软实力价值,同时推动经济和产业链价值深化。

知名品牌专家、瞻胜传播创始合伙人庞瑞

“青年开放麦”环节中,活动现场化身“大型互动弹幕屏”,在一阵阵欢声笑语里,国际传播、绿色生态等宏大话题被在场的青年们侃侃而谈、各抒己见,观众们也热情高涨,自发排起“续麦长龙”,只为抢占话筒分享心声。这一环节的火爆,远不止于气氛的热烈,更核心的是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论坛“单向输出”的固有模式,将“单向”交流重塑为“多向度”共振,让“青年在场”的参与感,升级为“青年造场”的主导权。敢不敢让青年定义问题、愿不愿让青年拍板决定、能不能把青年的“有料有梗”变成“现实方案”……答案就藏在不断传递的麦克风里。只要给青年足够的舞台与信任,这些“下一任主角”必将成长为全球携手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如一位到场的高校学生所说:“今天,不是我们听领导汇报工作,而是我们静下心来,聆听我们‘汇报未来’。”

北京市通州区政府特聘专家林巍提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中国面向世界展示绿色发展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窗口,他用“历史与未来的对话”“绿色与城市的共生”“本土与全球的联通”三组关键词概括并分享了副中心的建设理念与实践,这些实践既传承运河文化基因,又契合全球宜居城市发展方向。他向中外青年发出倡议,呼吁大家成为副中心与世界的桥梁,用青春视角讲述中国绿色发展故事,邀请更多青年走进副中心、传播副中心。

价值深度落地:从城市副中心出发,让绿色发展成果“声”动世界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家银与环球时报英文版执行主编刘洋分别带来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分享。卢家银从学术角度出发,结合国际传播理论与副中心实践案例,剖析了绿色发展主题国际传播的核心逻辑。他指出,国际传播不能止步于“古老与现代交织”的泛泛之谈,需要进行更具穿透力的价值提炼,从重构叙事、创新传播及生态共建等方面着手,将紫禁城的厚重、中轴线的气象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色生态有机串联起来,展现北京的新风貌。

刘洋则基于环球时报的国际传播经验,分享了媒体在绿色理念传播中的创新做法。他基于对海外社交媒体的观察提出,在快速现代化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所向往的城市是因自然而美,因科技而便捷,因绿色而有生命力、有幸福感。上述两位嘉宾的演讲,都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思考“如何让世界听懂中国”的启发与方法。

活动现场

作为“2025全球发展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绿色之行 不止所见”中外青年对话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色实践看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从地方经验映射全球命题。这种从局部到全球、从行动到理念的传播逻辑,让中国故事既有“烟火气”,又具“国际范儿”。

未来,活动主办方将持续深化“绿色之行 不止所见”品牌建设,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故事实现更广范围、更高水平的全球表达。同时,将继续为中外青年搭建国际传播实践平台,鼓励更多青年以青春之声,向世界传递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参与全球治理的坚定决心,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中国青年力量,让中国高质量发展故事在全球舞台上持续“声”动人心,“声”入全球。

特别声明:低碳在线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低碳在线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低碳在线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0)
上一篇 2025/10/20 21:47
下一篇 2025/10/21 21:49

相关推荐

  • “碳”路向未来——我国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新华社记者高敬、吴书光、王凯 “碳路先锋、绿动未来”——6月25日,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充分展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显著成效和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5周年。从绿色低碳出行到生活垃圾减量,从“绿”电点亮生活…

  • 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 从关键数据看中国经济

    【低碳中国】10月20日讯,10月20日上午,中国前三季度经济主要数据如期公布。 这次数据发布,社会各界关注度极高。因为从中不仅可以了解今年以来经济发展取得的进展,对于理解判断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以及预测未来经济走势都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今年还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前三季度的增长情况还将为能否实现全年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提供重要的判断依据。 根据…

    2025/10/20
    0
  •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方案助力全球矿业加速绿色转型

    【低碳中国】10月26日讯,在天津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与会者表示,矿业行业整体呈现出创新驱动增强,绿色转型加速,产业协同深化的良好态势。 中国矿企通过应用清洁能源技术、采用节能工艺设备、构建数智化管理平台等方式,积极推进绿色转型进程。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矿业绿色发展。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矿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清洁能源利用…

    2025/10/26
    0
  • 专家解读 | “小切口”精准开展氧化亚氮排放控制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工作定下基调、明确方向,不仅对开展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控排具有指导意义,也将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产生积极影响。   开展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的重要意义   氧化亚氮(N₂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第三大…

  • 如新公益实践获双重认可:ESG优秀案例与乡村振兴贡献齐彰显

    【低碳中国】11月10日讯,近日,如新(中国)凭借在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突出表现,荣登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发布的“2025广东外资企业ESG优秀案例榜单”。该榜单旨在展示外资企业在中国,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实践成果,评选基于企业在绿色制造、低碳创新、员工福祉、供应链管理、公益慈善以及社会责任与治理体系等方面的自主申报内容…

    2025/11/10
    0
  • 万益蓝WonderLab智造基地获评“绿色工厂”,引领益生菌行业低碳转型

    【低碳中国】10月16日讯,10月11日,万益蓝WonderLab生产智造基地成功入选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年度绿色工厂名单。作为万益蓝实践“BALANCE”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该基地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益生菌研发与生产全流程,系统性推进节能降耗与低碳运营,为益生菌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样本。 在绿色制造方面,万益蓝率先取得行业首个产品碳足迹认证,并获评绿色…

    2025/10/16
    0

联系我们

198-6585-3118

在线咨询: QQ交谈

客服邮件:Service@iditan.cn

工作时间:9 : 30 - 20 : 3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低碳在线(www.iditan.cn)聚焦绿色低碳领域前沿动态、政策解读、技术成果与产业趋势,致力于为行业从业者、研究机构及关注环保事业的网友,提供专业、及时、全面的资讯服务与交流空间。现诚邀广大网友、行业伙伴踊跃投稿、洽谈合作,共筑绿色低碳信息生态,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客服QQ:1055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