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中国】9月8日讯,当我们谈到建筑垃圾,可能会想到堆积如山的废弃砖块、破碎的混凝土、被丢弃的陶瓷碎片。在很多人眼中,这些都是没有用的废物,最终只能被填埋或堆放在某个角落,等待被遗忘。
然而,在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这些看似毫无价值的废料,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赋予“新生”,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政策驱动:建筑固废资源化进入快车道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垃圾管理粗放,全国平均资源化利用率仅约10%,远低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90%的水平。这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风险。
自“十三五”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关于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等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并在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逐步构建起从法律法规到地方规范的系统化管理框架。
这些政策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双碳”目标紧密结合,使其成为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已超过30亿吨,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0亿吨,其绿色利用的空间与潜力巨大。
从废到宝:特固德的特色工厂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青岛的特固德商砼有限公司成为了行业中的“先行者”。
走进特固德的生产车间,整齐的固废堆放区、先进的破碎设备、全流程的清洗系统映入眼帘。废弃砖块、混凝土残渣经过精确分类、高效破碎和多重清洗后,变成了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高品质再生骨料,能够直接替代天然砂石,应用于新混凝土的生产。
建筑垃圾堆放仓库和收集破碎装置
“我们不仅是在回收废弃物,更是在推动一种全新的绿色生产模式。”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这一工艺,特固德显著降低了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并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混凝土生产监控管理系统
绿色低碳的行业价值
建筑业是我国碳排放占比最大的行业领域之一,而建筑固废的再生利用是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再生骨料不仅能替代部分原生建材,减少矿山开采,还能在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中降低碳足迹。
在这一过程中,特固德不仅专注于固废再生,更将绿色理念延伸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污水处理方面,企业自费建设了全流程清洗废水回用系统——这并非行业的常规配置,而是特固德主动加码的环保投入。该系统实现了生产废水的100%循环利用,不仅避免了废水外排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风险,更让企业在节水、控污、降碳上形成了闭环管理。
这样一套系统,对资金、技术、管理水平都有极高要求,也正因如此,它在行业内并不多见。而特固德愿意承担额外成本,将其落地运行,体现的正是企业将环保责任上升为核心竞争力的格局与担当。每年节约约6万吨水,是一份可量化的绿色成绩单,更是一份写进企业发展理念里的社会承诺。正如负责人自信地说:“这是我们在节能减碳上的一小步,但它为绿色制造提供了坚实支撑。”
混凝土污水全循环系统和自制砂石水洗系统
展望未来: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大势所趋。特固德表示,将积极响应《“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加大技术研发和工艺优化力度,推动再生骨料的品质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未来,特固德计划建设更多智能化、绿色化示范生产线,探索在海绵城市建设、绿色建材产业链延伸等领域的应用模式,让更多建筑废料实现就地、高效、规模化利用。
“我们希望,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引领者。”负责人坚定地说,“让建筑废料重回城市建设的循环链条,不只是减少污染,更是为子孙后代守护一片绿色家园。”
来源:日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