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学院低碳智能道路设施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低碳中国】9月8日讯,创立路面行为力学理论,研发我国首个路面管理系统,建立我国首个大城市快速路智能交通诱导系统,五年新增6名国家级人才……一支21人的科研团队,产出了一批原创、首创的科研成果,制订了多项国内外标准、规范,培养了一批行业领军人才。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家重大工程需求,他们站得出来、冲得上去,更底气十足!

交通学院低碳智能道路设施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孙立军领衔的低碳智能道路设施教师团队名列其中。

交通学院低碳智能道路设施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争做育人模范

“孙老师教会我‘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之前混淆不清的概念,听完课瞬间豁然开朗!”“写教材的来上课,包会的!”……在孙立军的带领下,团队教师长期扎根教学一线,收获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交通学院低碳智能道路设施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团队编写的《道路材料》是教育部统编全国通用教材,《运输经济学》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被58所高校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行为学》不仅是国内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教材,其英文专著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列为“永久经典著作”,成为美国佐治亚理工等著名高校的指定教材。

2020级直博生金添说:“孙老师的育人理念令人印象深刻,一方面是在教学科研上的一丝不苟,一方面是在教育学生中的宽厚仁爱。”孙立军团队坚持“学术卓越、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逐步形成了“科学素质培养+专业精英教育”的育人模式。团队培养的学生当中,12人次入选长江、杰青、创新群体负责人等国家级人才,5人次获国际沥青路面最高奖(美国AAPT协会W.J. Emmons Annual Awards),30余人成长为高校教授、科研院所技术骨干和行业领军人才。近五年,团队指导的本科生累计获得国家级赛事一等奖20余项,培养的研究生中荣获省部级科研一等奖18人次。

交通学院低碳智能道路设施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团队于2003年参与发起并主办“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当前,每届参赛规模超过2000人,已成为我国交通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科竞赛之一,为我国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搭建了高水平的创新实践平台。

勇当开路先锋

我国早期高速公路建设参考国外设计理论,在我国重载超载交通作用下的使用寿命仅3-5年,不足设计寿命的30%。作为我国培养的道路领域第一位博士,孙立军义不容辞地走上了创新突破理论瓶颈、提高道路耐久性的道路。

交通学院低碳智能道路设施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工程领域的结论,一定要基于实际测算。”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孙立军带领团队积累了100多万个现场第一手路况数据,最终发现了重载交通下道路“剪切致损、拉伸扩展”的全新损坏机制,提出了刚度协调原理,奠定了耐久性路面的理论基础,开创了我国路面原创技术被国外规范采用的先河。

此后,团队利用基于积累35年、全国约2万公里数据持续检验,量化了路面长期行为的演化过程,创立了路面行为力学理论,形成了道路力学新体系和一体化设计新范式,使道路寿命跃升15-2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前列。

面向交通强国战略需求,孙立军带领团队勇当开路先锋,系统开展低碳智能路面理论及应用研究,取得了覆盖路面建、运、管全过程的原创成果。40年来,团队创立的路面行为力学理论和设计方法成为全国43万公里高等级公路及机场、港区路面建设准则,扭转了路面急剧损坏的困局,被交通运输部评价为“我国重载路面技术的转折点”;创建的路面运维技术体系和平台在全国公路和21个市政部门推广,成为路面运维标准;建立的交通智能管控系统在140多个城市应用,为拥堵治理提供了成功范式;核心成果被美英5部规范采纳,纳入国家级标准、规范8部。团队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0余项。

交通学院低碳智能道路设施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锻造卓越团队

“2018年,偶然在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展播中看到了《同路人》,被孙立军教授浓浓的家国情怀所感染。”2020年归国加入团队的青年教师严宇说,正是这部影片坚定了自己投身交通强国事业的决心。作为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和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孙立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浸润着整个教师团队。

交通学院低碳智能道路设施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团队获批教育部及上海市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青年教师荣获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入选“上海公路十佳工程师”……培养出了多位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师德标兵。

“从本科到博士一直跟随孙老师学习,‘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团队给我最深刻的印象。”青年教师程怀磊说,“来自道路工程、智能交通、低碳智能设施等不同研究方向的成员们,碰撞出的是面向科学前沿的璀璨火花。”此前,他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关于卡车编队行驶对车-路系统排放与成本的研究,正是团队面向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先进技术带来的交通系统变革需求,在可持续绿色交通政策的制定以及新型长寿命路面设计的探索。

低碳智能道路设施教师团队由孙立军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包括10名正高级和11名副高级职称教师。团队践行“思行合一,交融成艺”的交通学科文化理念,构建了系统化的发展规划体系,建立了完善的“传帮带”培养机制,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显著,近五年新增国家级人才2名、国家级青年人才4名、上海市人才7名,已经成为一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交通学院低碳智能道路设施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孙立军说:“精准的趋势把握、扎实的基础研究、前瞻的探索实践,就是我们团队在国家需要时站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底气。”(樊宗鑫)

来源: 科技日报

特别声明:低碳在线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低碳在线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低碳在线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0)
上一篇 2025/09/08 11:49
下一篇 2025/09/08 17:59

相关推荐

  • 从一系列关键数据看国民经济运行的“稳”与“进” 多领域发展“强信心”

    低碳中国(www.iditan.cn)9月15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5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介绍今年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8月份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从工业看,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称:“装备制造业增…

    2025/09/15
    0
  • 绿色低碳丨多项首创填补行业空白 湖北迈向全国绿色智能船舶应用先行区

    7月30日,长江首艘甲醇智能船舶“长航货运006”轮在宜昌船舶工业园吉水正式舾装。(刘卫东 摄) 以绿色智能船舶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突破口,湖北明确提出2025年全省船舶工业产值达千亿元。 长江奔涌,千帆竞发。 湖北作为长江干线流经超1000公里的唯一省份,水运资源丰富,在籍船舶近万艘。 近年来,湖北紧抓“双碳”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优势,将绿色智能船舶…

    2025/09/18
    0
  • 大港油田构建多能互补新能源体系 描绘绿色低碳新画卷

    低碳中国(www.iditan.cn)9月17日讯,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大港油田ESG案例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5年企业ESG优秀案例,被收录于《2025年企业ESG案例汇编》,这是继2023年先后获评“中国企业低碳先锋”“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榜单50强”后,在生态文明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绿色”已经逐渐成为这个开发建设六十余载“老油田…

    2025/09/17
    0
  • 中企承建老挝光伏项目 助力老挝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低碳在线】9月12日讯,近年来,中国能建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推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机遇共享、发展共谋、繁荣共同,持续为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添砖加瓦。 在云南院EPC总承包建设的中广核老挝北部互联互通清洁能源基地1000兆瓦光伏项目(以下简称“老挝北…

    2025/09/12
    0
  • 脚踏实地砥砺奋进 更好发挥组织功能——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汇聚信心和力量

    9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在上合大家庭中引发强烈共鸣。大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凝聚合作共识,鼓舞各方秉持“上海精神”,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担当作为,携手推动上合组织行稳致远,向着构建更加紧密命运共同体的目标阔步迈进。 从黄浦江畔到海河之滨,上合组织走过24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已经成长为世界最大区域…

    2025/09/02
    0
  •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应用专委会成立

    中新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 阮煜琳)9日,由科技部主管的全国性非营利学术团体创新方法研究会主办的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低碳技术应用专委会”)在北京成立。 “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不知道极端气候事件会在何时何地发生,我们不知道气候变化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多大的破坏,我们不知道未来的气候趋势会如何演变。但正是这种非传统…

    2025/09/10
    0

联系我们

198-6585-3118

在线咨询: QQ交谈

客服邮件:Service@iditan.cn

工作时间:9 : 30 - 20 : 3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低碳在线(www.iditan.cn)聚焦绿色低碳领域前沿动态、政策解读、技术成果与产业趋势,致力于为行业从业者、研究机构及关注环保事业的网友,提供专业、及时、全面的资讯服务与交流空间。现诚邀广大网友、行业伙伴踊跃投稿、洽谈合作,共筑绿色低碳信息生态,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客服QQ:1055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