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中国(www.iditan.cn)9月20日讯,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活动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展开。来自重庆七中(重庆大学附中)、重庆七中沙滨校区、西南政法大学及沙坪坝区育英小学、莲光小学的百余名学生,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法典·绿色低碳发展编》草案,通过实地探访、案例学习、分组研讨等形式,以青春视角为绿色低碳立法注入鲜活建议。

立法信息员黄雪莉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学校供图)
沉浸式探访:揭开立法联系点的“民意密码”
活动伊始,学生们在讲解员引导下走进中心湾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示范单位,这里不仅是国家立法“直通车”,更是基层群众声音转化为法律法规的关键纽带。立法信息员黄雪莉结合亲身经历,向师生揭秘了立法意见征集的“四步工作步骤”和“五步工作法”。“我和女儿曾提交100余条建议被采纳,包括地铁无障碍设施规划、粮食安全立法中的信息化建设等内容。”她生动的案例让在场学生深刻感受到,每一条来自普通人的建议,都可能成为国家法律的一部分。

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青春智汇:从校园到立法的绿色倡议
在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的专题研讨中,学生们组成跨学段小组,围绕草案第四编内容展开头脑风暴。重庆七中雷若谷小组提出,在生态保护原则中应细化公民环保义务条款,并建议将垃圾分类、节能实践等生活化场景融入学校环保教育。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与重庆七中学生陈捷文联合团队则从制度设计层面建言:建立区域差异化的碳排放考核体系,明确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支撑,同时呼吁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绿色转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完善公众环境知情权保障。
各小组将调研思考凝结成20余份《立法建议单》,既有对法律条文的具体修订意见,也有对政策落地配套的细致考量。例如,有小组建议针对社区碳中和目标设置阶梯式激励措施,另有团队提出加强绿色技术研发的税收优惠条款。这些源自日常观察的建议,如“校园新能源设施普及”“低碳出行积分奖励”等,展现出青少年对可持续发展的独特洞察。

大中小学生组成的跨学段小组进行讨论(学校供图)
双向赋能:法治实践培育时代新人
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们通过PPT演示、情景模拟等方式阐释提案逻辑。重庆七中“立法小使者”团队以“教育先行”为切入点,论证将生态实践纳入必修课程的必要性;西政研究生团队则从宏观政策协调角度,分析区域碳指标分配与产业转型的平衡路径。现场问答环节中,不同学段的学生围绕“个人碳账户推广可行性”“绿色金融法律衔接”等议题展开交锋。
活动尾声,全体参与者获得“立法小使者”证书。这份荣誉不仅是对研学表现的认可,更是对法治精神的传承。重庆七中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创新探索,未来将持续深化立法联系点实践平台建设,引导青少年以理性之思、笃行之举投身民主法治建设。(黎立)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