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万翔:低碳与智慧双轮驱动, 是破解城市发展中资源、环境与效益难题

2025年9月20日,2025第三届低碳智慧城市论坛暨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低碳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于浙江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隆重举办。本次学术论坛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低碳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人工智能应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科肯绿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来自学术界、企业界、政府机构的100余位学者专家与会,就“低碳发展·智慧赋能”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乡村振兴智库专家、华夏云(北京)管理顾问公司常务副总、原团中央青农部中青农村发展中心主任祝万翔应邀参加。

祝万翔:低碳与智慧双轮驱动, 是破解城市发展中资源、环境与效益难题

本次论坛开幕式邀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学院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康健,同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彭震伟,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检良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低碳智慧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裴新生致辞。

论坛会上康健院士从复杂系统的视角出发,系统性阐述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大数据的应用对于复杂城市环境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强调在人居环境优化等大尺度、广范围的城市研究领域,上述技术的应用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康健指出,在距离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仅剩五年时间的背景下,为推动全球人居环境优化和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低碳智慧城市建设亟须从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共同推进。最后,他高度肯定了本次论坛与学术年会“低碳发展·智慧赋能”的主题与相关议题,并期待各界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低碳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畅所欲言,为全球如期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我国建设绿色、低碳、智慧、文明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言献策。

彭震伟教授指出,“低碳”与“智慧”必须交汇、融合,才能助力高质量发展,要求从根源上重塑对城市复杂系统的认知:一是推动学科融合,如规划学、建筑学、能源工程等多学科的深度跨界耦合,培养既能构建理论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新一代城市建设者;二是理性看待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要以人为本,服务于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三是重塑大学使命,依托城市规划等优势学科与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做理论探索者和实践先行者。他表示当下时代充满挑战与机遇,期待同仁畅言交流、播撒合作种子,以人本主义的情怀共塑城市未来。

黄检良副理事长指出,当前较前两届论坛有深刻改革,一是处于从技术叠加到系统融合的升级关口,需将 AI、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二是处于从宏大叙事到人本回归的价值关口,技术应用要落脚到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期待专家学者聚焦探索存量时代融合 AI 预测、数字孪生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范式,攻关解决交通、能源、建筑等领域难题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低碳智慧理念转化的新场景,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

祝万翔院长同刘朝辉主任等专家学者探讨时指出,这次会议是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重要抓手,使命重大,任务艰巨。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绿色、低碳、智慧、文明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

如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低碳智慧城市理论与方法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与场景应用、低碳智慧导向的可持续城市更新。

低碳与智慧双轮驱动,正是破解城市发展中资源、环境与效率难题,是实现中央城市工作提出“一个优化,六个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

低碳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融合”,比如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优化电网负荷、用智能交通减少碳排放,最终让城市在低碳目标下更高效运转。低碳智慧城市通过“降本增效”和“提质赋能”双逻辑推动城市大发展:一方面用数字化技术优化能源、交通等核心系统,降低碳排放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智慧治理、绿色产业培育,提升城市宜居度与经济增长潜力。

其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核心维度:经济升级,催生智慧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产业,吸引绿色投资,形成低碳经济新增长点。民生改善,智能交通缓解拥堵、智慧环保监测空气质量、智慧社区优化服务,直接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感。治理革新,大数据实时监测城市运行状态,让交通调度、污染治理等决策更精准,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与抗风险能力。

低碳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研究、技术创新和政策协同,积极探索低碳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来源:实况网

特别声明:低碳在线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低碳在线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低碳在线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1)
上一篇 2025/09/27 22:48

相关推荐

  • 专家支招:以新质生产力破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难题

    【低碳中国】9月27日讯,近日,2025岭南科技创新论坛纺织板块系列活动在广东江门举行。现场专家指出,纺织服装产业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以新质生产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本次活动,通过一个平行论坛、两个分论坛、20多篇高水平学术报告、两场静态展示和两场动态展示,全方位展现了纺织产业科技创新成果,为培育壮大传统产…

    2025/09/27
    0

联系我们

198-6585-3118

在线咨询: QQ交谈

客服邮件:Service@iditan.cn

工作时间:9 : 30 - 20 : 3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低碳在线(www.iditan.cn)聚焦绿色低碳领域前沿动态、政策解读、技术成果与产业趋势,致力于为行业从业者、研究机构及关注环保事业的网友,提供专业、及时、全面的资讯服务与交流空间。现诚邀广大网友、行业伙伴踊跃投稿、洽谈合作,共筑绿色低碳信息生态,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客服QQ:1055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