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区域内,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液氯储罐定点巡逻机器人搭载着红外热成像、气体检测等12项传感设备,24小时不间断穿梭于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替代人工完成高风险巡检任务;
生产线上,从原料盐智能卸、堆、取,到成品质量分析,全链条数字化管控无缝衔接,16套在线分析仪表精准运行,关键指标实时监测精度达±0.2,为产品质量筑牢“数字防线”;
中控室内,生产全流程的实时数据与运行状态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依托各种智能化系统,整个工厂犹如装上“智慧大脑”,实现黑屏运行,仅需数名员工即可管控全线生产……
这是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氯碱绿色循环智能工厂项目的日常情况,该项目是兴发集团投资超百亿元建设的有机硅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的核心工程,旨在打造以“安全、绿色、效益”为核心的行业标杆智能工厂。
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氯碱车间作为草甘膦和有机硅生产的关键环节,长期面临招工难、人工成本高、工艺控制不稳定、能耗高等行业共性问题。但在该项目运行后,工厂定员从行业常规120人降至40人以下,实现67%人力下降,年节省人力成本超300万元;设备维护费用降低25%,综合运营成本下降2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升30%,累计黑屏自主运行超130天,年减少非计划停机损失超2000万元,产品合格率100%;危险区域实现完全无人化管理,建立覆盖“安环—生产—能源”的一体化管控体系,成为国内氯碱行业首个实现“无人巡检、无人操作、无人记录”的“三无工厂”。该项目开创了氯碱化工绿色循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新模式,采用的草甘膦副产盐资源化利用技术、拖动式可视化编程工具等5项创新成果已成为行业推广标准,为资源型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卓越的创新能力,跻身国家级名单。
同为卓越级智能工厂的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γ-丁内酯(GBL)生产基地,以及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生产研发基地。作为全国已投产的产能最大的γ-丁内酯(GBL)一体化生产企业,不仅创造了产品纯度、单套产量全球同行业第一的纪录,更在行业中树立了技术与规模的双重标杆。
目前,东景生物已建成投用年产38万吨BDO、10万吨γ-丁内酯(GBL)项目,正持续扩大产能与延伸产业链,同步推进120万吨可降解聚酯(PBAT)、10万吨可降解制品及20万吨改性材料项目建设。
近年来,乌达区立足传统煤焦化工、氯碱化工规模优势延链补链强链,依托新兴战略产业定位开展精准招商,逐步培育形成可降解塑料新材料、硅基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光伏新能源四大产业链群。
在可降解塑料产业链群方面,乌达区积极构建“石灰石—电石—1,4-丁二醇(BDO)—可降解塑料制品”产业链条,延伸其在医药化工、日用品、纺织等领域的发展;在硅基新材料产业链群方面,充分利用乌达区盐酸、氯甲烷等化工副产品,构建以有机硅单体为基础的“工业硅—有机硅—硅烷、硅油、硅橡胶等”全产业链条;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群方面,依托周边氯气、烧碱、煤焦油、甲醇等传统产业原材料优势,以高端农药、医药及其中间体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医药、农药中间体向原料药延伸;光伏新能源产业链群方面,充分利用排土场、渣堆等生态修复后的闲置土地,加快布局“光伏+生态修复”项目等。
绿色低碳制造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乌达区众多企业已实现“低碳+智能”模式,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国有机硅行业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黑灯工厂”模式,生产全流程智能管控;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应用全球领先的电石冷却锅搬运系统,生产效率提升36%,成为氯碱行业数字化标杆;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突破湿电子级盐酸国产化技术,建成国内最高等级盐酸(40%)生产线,填补行业空白;围绕BDO、有机硅等产业链,推动东景生物γ-丁内酯(GBL)全流程数智协同工厂建设,助力乌达成为全球最大BDO一体化基地,赋能行业提质增效。
此外,乌达区在安全智能化方面重点构建“安全生产风险智能化管控系统”,实现重大危险源24小时监测,隐患整改率100%;在绿色数字化领域,企业示范效应凸显,其中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东景生物获评自治区节水标杆企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来源:乌达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