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什么? 如何更有活力? 碳市场2.0 中国这样布局

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时间表、路线图确定——

碳市场2.0,中国这样布局

看不见、摸不着的碳排放也有价格、可以交易。

自2013年起,中国在多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碳市场已成为中国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在业内看来,这意味着碳市场进入2.0时代,将推动全国碳市场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

买卖什么? 如何更有活力? 碳市场2.0 中国这样布局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南海岛水东湾海洋公园内茂密的红树林湿地景观。黄胜林摄(人民视觉)

买卖什么? 如何更有活力? 碳市场2.0 中国这样布局

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超大型风电叶片正在吊装和运输,准备运往海上作业区进行安装。李信君摄(人民视觉)

企业减排越多、收益越多

碳市场里买卖什么?从营造红树林,到建设海上风电……企业等减排主体的贡献“份额”被量化、交易,既可选择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排放,也可选择购买配额填补缺口,从而以更低的社会成本达成总体减排目标。

“碳市场一头牵着减碳目标,一头连着经济增长,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将减排压力转化为动力,激发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到减碳进程之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王海芹说。

据介绍,全国碳市场体系由“强制”“自愿”两个市场共同构成:一是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常被称作“强制碳市场”,2021年建成启动;二是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通常被称作“自愿碳市场”,2024年建成启动。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为补充,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

这两个市场有多大?

看强制碳市场——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纳入强制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超2000家,配额清缴完成率接近100%。截至今年8月22日,强制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超6.8亿吨,成交额达474.1亿元,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

看自愿碳市场——2023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等6个方法学,完成首批948万吨核证自愿减排量登记。截至今年8月22日,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249万吨,成交额达2.1亿元。

碳市场对重点行业的覆盖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在此前纳入发电行业基础上,今年强制碳市场又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了有效管控。专家预计,相关行业的重点排放企业将通过更大程度使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原材料替代、开发数字化管控等众多绿色工艺技术,发展形成新的绿色市场竞争力,带动整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作为工业大省,河北拥有发达的钢铁、火电等产业体系,控排企业减排潜力大,今年有400余家企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

“我们去年通过出售多余的碳配额获得收益7700余万元,今年又将收益投入新节能项目,形成良性循环。”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建德介绍,这几年,该公司完成了烟气余热回收、燃烧器优化等技改项目,煤电机组节能改造稳步推进。2024年,公司累计供电煤耗较2020年降低5.5克/千瓦时,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0300吨。

为帮助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河北对重点排放单位集中开展了碳减排专项服务行动,组织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从细化管理机制、实化数据质控、优化工艺流程等方面,帮助企业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让企业“减排越多、收益越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建立了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具有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制度体系初步建成,以碳市场为主体的中国碳定价机制正在逐步形成。”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严刚说。

做大强制、自愿两个碳市场

如何让“强制”“自愿”两个市场更有活力?《意见》聚焦2027年、2030年两个时间点提出了主要目标。

先看强制碳市场——到2027年,强制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强制碳市场。

在扩大覆盖范围方面,将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减污贡献、数据质量基础、碳排放特征等,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有偿碳配额会越来越多。《意见》提出,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明确市场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配额分配方式由免费转向免费和有偿相结合,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再看自愿碳市场——到2027年,自愿碳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自愿碳市场。

“自愿碳市场可有效引导绿色低碳投资,支持当下并不具备很强经济可行性或吸引力,但减排效果又非常明显的技术和项目发展。同时,自愿碳市场的参与主体非常广泛,能够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碳减排行动。”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说。

目前,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

针对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等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意见》明确,将加强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随着全国碳市场加快扩大行业覆盖范围,试点碳市场覆盖的行业和企业数量将逐步减少。严刚分析,这并不意味着试点碳市场发挥的作用逐步减弱,地方试点碳市场将继续发挥“政策试验田”的功能,在扩大覆盖范围、完善市场调控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健康有序发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发展探索经验。

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与碳市场密切相关的,还有碳金融。

很多人不知道,碳排放作为一种资产,也可以进行质押、回购。

碳质押,就是企业将CEA、CCER等碳资产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碳回购,则是配额持有者将碳资产出售给第三方机构,并约定在未来以约定价格回购,从而获得短期资金融通。

此次《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这两项制度都有利于拓展重点排放单位的融资渠道,盘活碳资产,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节能减碳积极性和主动性。”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说。

在保险行业,碳排放还能成为保险标的。

林业碳汇是指森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如今,林业碳汇也能“买保险”。

在安徽,太平洋财险岳西支公司不久前为安徽康馨祥农业科技集团签发了林业碳汇遥感指数保单。在签订保险前和赔付阶段,保险公司与林业主管部门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整个林地的碳汇增加、损失情况进行监测评估。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以碳汇损失计量为补偿依据,将合同约定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森林固碳量损失指数化,当损失达到保险合同约定的标准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按照约定标准进行赔偿。

如何进一步提升碳市场活力?

让碳定价机制“晴雨表”更准确——《意见》提出,到2030年,要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在王海芹看来,碳市场内形成的碳排放价格,将激励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凝聚全社会绿色技术创新力量。碳价格赋予绿色低碳技术市场价值,将激励企业、科研院所等以市场为导向,在投资—回报的经济循环中持续迭代升级,形成并强化在绿色低碳方向的技术引领力。

还要让更多交易主体参与进来——《意见》提出,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自愿碳市场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交易。

目前,强制碳市场的参与主体是具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法律义务的高排放企业,由政府向这些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并规定企业强制履约责任。市场参与者以控排企业为主,导致市场呈现“履约驱动、潮汐交易”特征,市场活跃度受履约周期影响较大。业内人士认为,交易主体的拓展,有利于改善交易结构,形成连续价格信号,从而激活市场流动性和有效性。(记者 汪文正)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特别声明:低碳在线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低碳在线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低碳在线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0)
上一篇 2025/09/16 23:09
下一篇 2025/09/16 23:14

相关推荐

  • “碳”路向未来——我国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新华社记者高敬、吴书光、王凯 “碳路先锋、绿动未来”——6月25日,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充分展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显著成效和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5周年。从绿色低碳出行到生活垃圾减量,从“绿”电点亮生活…

  • 生态环境部召开2025年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会议

    【低碳中国】9月6日讯,9月6日,生态环境部在广东深圳召开2025年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会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讲话。 黄润秋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碳市场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碳市场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国生态…

    2025/09/06
    0
  • 大港油田构建多能互补新能源体系 描绘绿色低碳新画卷

    低碳中国(www.iditan.cn)9月17日讯,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大港油田ESG案例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5年企业ESG优秀案例,被收录于《2025年企业ESG案例汇编》,这是继2023年先后获评“中国企业低碳先锋”“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榜单50强”后,在生态文明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绿色”已经逐渐成为这个开发建设六十余载“老油田…

    2025/09/17
    0
  • 万益蓝WonderLab智造基地获评“绿色工厂”,引领益生菌行业低碳转型

    【低碳中国】10月16日讯,10月11日,万益蓝WonderLab生产智造基地成功入选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年度绿色工厂名单。作为万益蓝实践“BALANCE”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该基地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益生菌研发与生产全流程,系统性推进节能降耗与低碳运营,为益生菌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样本。 在绿色制造方面,万益蓝率先取得行业首个产品碳足迹认证,并获评绿色…

    2025/10/16
    0
  • 从一系列关键数据看国民经济运行的“稳”与“进” 多领域发展“强信心”

    低碳中国(www.iditan.cn)9月15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5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介绍今年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8月份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从工业看,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称:“装备制造业增…

    2025/09/15
    0
  • 解码中国乳业智造 全球体验官探秘蒙牛低温(武汉)工厂活动即将启动

    低碳中国(www.iditan.cn)9月15日讯,当全球乳业迈入数智化转型的深水区,一座坐落于华中腹地的 “乳业巨擘” 正以标杆之姿吸引世界目光 —— 蒙牛低温(武汉)工厂,这座被誉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单体低温酸奶工厂”,即将迎来一场汇聚国际视野的“智造探秘之旅”。 由国际在线策划的“全球体验官探厂 解码中国乳业——探访蒙牛低温(武汉)工厂”活动将于9月16…

    2025/09/15
    0

联系我们

198-6585-3118

在线咨询: QQ交谈

客服邮件:Service@iditan.cn

工作时间:9 : 30 - 20 : 3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低碳在线(www.iditan.cn)聚焦绿色低碳领域前沿动态、政策解读、技术成果与产业趋势,致力于为行业从业者、研究机构及关注环保事业的网友,提供专业、及时、全面的资讯服务与交流空间。现诚邀广大网友、行业伙伴踊跃投稿、洽谈合作,共筑绿色低碳信息生态,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客服QQ:1055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