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下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志愿者变身“分类导师”,开启全程驻守模式。他们手持台账与科普手册,在投放点现场示范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辨别方法,耐心指导居民正确投放。
遇到分类不准确的垃圾,志愿者当即开箱检查、二次分拣,用实操传递分类标准,让每个投放点都成为垃圾分类的“教育阵地”。“您看,外卖餐盒里的剩饭要先入厨余桶,餐盒再根据材质区分投放”……这样的细致指导,让居民在一次次投放中明晰了分类要领。

同时,另外一批志愿者带着垃圾分类科普手册,逐户敲响居民家门。“您好,我们是文冲社区志愿者,来给您讲讲垃圾分类小知识……”志愿者不仅讲解不同垃圾的处理流程和资源回收价值,还现场介绍“垃圾分类羊城通”小程序的使用方法,让居民遇到分类难题时能“一键解惑”。
从有害垃圾的专门收运渠道,到可回收物的变现途径,志愿者的入户宣讲,把垃圾分类的知识与便利送到了居民家门口,让绿色理念在家庭场景中落地生根。


这连续三日的专项行动,不仅是一次环境治理的实践,更是一场社区文明的培育,让垃圾分类的理念在居民心中从“知晓”到“认同”,再到“践行”,为“无废全运”筑牢了社区层面的绿色基石,这也为城市基层治理中的环保实践提供了鲜活样本。【记者 崔小远】
来源: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