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5日讯(通讯员 虞筱钰 王映敏)近日,闲林街道闲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香气四溢、笑语盈盈,一场别开生面的“巧手做杭帮小笼,垃圾分类新时尚”主题活动正在这里热闹举行。村民们齐聚一堂,在传承传统美食技艺的同时,也将垃圾分类的绿色理念融入了日常生活。
活动伊始,面点师傅首先为大家演示了杭州小笼包的制作技巧,从和面、擀皮到调馅、捏褶,一步步细致讲解。村民们看得认真,学得投入,巧手翻飞间,一个个皮薄馅足、形态可人的小笼包很快便摆满了蒸笼。蒸汽升腾,不仅带来了诱人的食物香气,更弥漫着浓浓的邻里温情与协作乐趣。

在等待美食出炉的间隙,村垃圾分类专管员顺势将一场生动的“垃圾分类微课堂”搬到了活动现场。“咱们做包子产生的易腐垃圾,比如菜叶、葱皮属于什么垃圾?”“用完的酱油瓶、醋瓶该怎么处理?”结合眼前的生活场景,用本地方言向村民们提问互动,深入浅出地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专管员特别强调,制作传统美食后产生的垃圾正是家庭垃圾的“重头戏”,正确分类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至关重要。
村民们一边品尝着亲手制作的鲜美小笼包,一边听着实用的垃圾分类知识,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接地气、有滋味、记得牢”。“以前只知道垃圾要分类,但有些东西具体怎么分老是搞不清。今天一边做包子一边学,一下就明白了!像蒸包子的纱布是其他垃圾,装肉的塑料袋也是其他垃圾,而菜叶子、剩馅料就是易腐垃圾,回去我就把家里的垃圾桶分分好。”村民徐大姐高兴地分享着她的收获。

闲林村负责人表示,将垃圾分类宣传与传统美食活动相结合,是为了让环保理念以一种更自然、更亲切的方式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激发大家践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接下来,闲林村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开展更多寓教于乐的活动,让“绿色、低碳、环保”的新风尚真正在乡村落地生根,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闲林的新面貌。
供稿单位:余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余杭区闲林街道